徐州苏堤路由来_徐州别称彭城的由来

374 2024-01-01 10:30

徐州苏堤路由来_徐州别称彭城的由来

都是因为苏轼而得名,分别是:徐州苏堤、杭州苏堤和惠州苏堤。三州的苏堤的背后,都有一段苏轼为官,造苏堤路是一条纽带,串起了徐州人对苏东坡的所有回忆。它,北起黄河南路,南至云龙湖畔。徐州人都知道,九百三十多年前的秋天,在黄河故道边,太守苏东坡曾亲率军民昼夜战水,历四十五个昼

ˇ△ˇ 幸运的是,经过军民的共同努力,在大洪峰到来之前,在城市的东南部修建了一条984英尺长,一英尺高,两英尺宽的堤坝,以抵御肆虐的洪水。随后,徐州人把这条“救命堤经过多番改造和修缮,苏堤路已经成为城区内重要的交通要道,从黄茅冈至淮海西路口叫苏堤南路,淮海西路以北直至黄河南岸叫苏堤北路。摄影/李婷) 苏轼在徐州人

乾隆三十年(1765)初夏,乾隆第三次来到徐州,当时邵大业任徐州知府,新修的苏堤已经完工。乾隆在邵大业的陪同下,视察新苏堤与黄河两岸,看到徐州郊外麦苗葱绿一片,景象喜人,挥笔留下绝由此可以看出,苏轼在徐州修筑两条堤坝,一条是洪水初来之时修的,一条是洪水退去之后修的,但这两条堤坝都不是现在苏堤路的基础。人们通常所说的“苏堤”,大约是

苏堤路是从前防洪的苏堤。但最早的苏堤并不在这里。它的历史要从北宋神宗熙宁十年(元前1077年)谈起。那年秋天黄河由澶渊(现河南濮阳附近)决口,大水严重威胁徐苏轼在水情严峻的城南,组织徐州军民修筑了一条防洪长堤,“首起戏马台,尾属于城”,全长984丈。刚刚修筑好的长堤及时挡住了凶猛而来的大水,徐州安定,人民平安。

乾隆三十年(1765)初夏,乾隆第三次来到徐州,当时邵大业任徐州知府,新修的苏堤已经完工。乾隆在邵大业的陪同下,视察新苏堤与黄河两岸,看到徐州郊外麦苗葱绿一片,清乾隆之后,这条苏堤达到段庄东部、今天儿童医院附近,与北门外的防洪石堤连接。民国初期,西门外苏堤是徐州通往萧县、丰沛县的出发点,因而形成居民区。永安广场


上一篇:徐州人民广场
下一篇:徐州别称彭城的由来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